close

 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nipic.com/show/1/74/314187530f3994e5.html

有一天,與外子外出去聽一場演講,到了目的地,外子想去洗手間一趟,又想添滿手中的水壺(一種附有吸管的大水壺);於是我便接手為他添滿水。

水壺真的蠻大的,因此在裝水的過程中若沒有將吸管扶到壺緣邊,吸管口就會碰觸到飲水機上蓋;於是我一邊扶著、一邊等待水裝滿。

外子在中途從我背後衝出,不悅的指責我怎麼讓吸管碰觸飲水機蓋(他看起來非常氣憤😠),我輕鬆的回應他:我不就扶著吸管在一旁嗎?但外子堅持我沒有扶好,讓吸管碰觸了上蓋;我重複了兩遍「我有扶著吸管」、他也重複兩遍「我看到吸管碰觸到飲水機上蓋」。

其實,我是憤怒的💢,但我實在不想為這模糊不清的事情繼續跟他有爭辯的對話,此時在一旁裝水的友人說了一句公道話:以你的高度一定是看到吸管碰觸了上蓋啊!(外子比我高25公分、比飲水機高超過40公分)當然,外子並沒有馬上承認他的誤解,而是憤怒的拿走他的水壺;這也讓我驚覺我們不能用自己的高度看每一件事情、甚至評論他們。


又一次,友人帶著她2歲半的外甥女Yoyo 來到聚會現場,當中另一位喜愛小孩的男性友人站在一旁要與Yoyo對話,小女孩立刻氣憤的回覆「不要」,並且轉頭不與友人互動。

Yoyo我是見過幾次,與我們常一起聚會也不算陌生,孩子越來越大,發現她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,我發現這是可喜可賀的事...因為,我們又可以在此時回到孩子的目光與心情來相處了。

於是,我蹲下來與Yoyo相當高度後,開始與她對話,一開始她也是撇頭,很快的我們就找到話題開始聊起來,她告訴我她最近最喜歡看的卡通是什麼?還告訴我上次我介紹阿姨買回去的烤玉米她很喜歡,很快的,我們就約定好下次到她家與她一起看她最愛的卡通。

其實,不是孩子喜歡我而願意開口對話;因為友人是站著直挺挺的與Yoyo對話,而我調整自己與她齊高、同眼界、同頻率,然後試著開始對話。

孩子的反應總是清楚明白,也是很棒的提醒。如果,我們願意試著多用他人的高度看他所面對的處境,我們的距離將更靠近,摩擦、爭執也必然減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彤色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